首页>>图片新闻
贾宇调研专门法院:以专业立院,面向国际提升城市法治软实力
[2023-03-01]

 

03.jpg

 

01.jpg

 

03.jpg

 

01.jpg

 

03.jpg

 

    近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先后前往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上海海事法院和上海金融法院,实地调研并全面了解三家法院在执法办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认真听取所在法院的意见建议。

    此轮调研既是对上海中级法院集中考察的一部分,也是对上海专门法院的集中考察,贾宇表示:“作为专门法院,要以专业立院。作为上海的专门法院,要立足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在这方面专门法院大有可为,而且应当大有作为。要拿出在国际上立得住的经验,让中国成为‘国际诉讼优选地’,这是上海法院的担当。”

 

在“专业”上做文章,在“融合”上下功夫

    2014年12月28日,在上海张江这片科技创新的高地上,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上海三中院和全国首批三家知识产权法院之一——上海知产法院同时挂牌成立。目前,上海三中院实行“三院合一、统一管理”模式。

2月23日下午,贾宇来到上海三中院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诉讼服务中心、上海破产法庭,并听取了知产、破产大数据分析系统,重点了解集中管辖情况和专业审判质效。

    在诉讼服务大厅,除了立案窗口,还有两间调解室,调解室门口的架子上摆放着15家与上海知产法院签约的调解组织名录。贾宇翻阅着名录,随后走进诉前调解室,看到正在轮值办公的人民调解员们,他仔细询问他们在法院开展知产案件调解的情况。

诉前调解是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探索中的一部分,近年来,针对破解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问题,上海知产法院探索形成技术事实查明制度体系等创新成果。贾宇十分强调知识产权保护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保护力度,服务保障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实现更多从‘0’到‘1’。”

    在座谈交流中,贾宇结合上海三中院、上海知产法院、上海铁路中院工作特点,进一步谈了三点意见:

    一是要增强政治担当,进一步凸显服务大局功能。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的目的之一是避免出现诉讼“主客场”现象,贾宇说,这是一项大战略,上海三中院、上海知产法院在服务保障大局上肩负着重大责任,要发挥“跨”和“专”的优势,发挥好司法服务保障职能。

    二是要勇于开拓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效能。“既要在‘专业’上做文章,也要在‘融合’上下功夫”,贾宇表示,要建立与管辖特点和案件特点相匹配的专业化审判机制,促进现代技术与法院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三是要立足一流定位,进一步提升司法影响力。在全面先行上要率先发力,在司法案件上要打造更多具有示范引领意义的典型案例。同时要着重打好“精细牌”,打造更多有影响力的标杆性判决。

 

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

    1984年6月1日,全国首批六家海事法院之一的上海海事法院成立。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上海海事法院在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积极发挥着重要作用。

    2月27日上午,贾宇来到上海海事法院开展调研,实地考察了诉讼服务大厅、全流程网上办案服务中心、以及充满海洋特色和海事审判特点的文化展示厅,重点了解了数字技术在海事审判中的深度应用。

    在多功能厅的大屏幕上,演示着“航运链全要素智能分析系统”,实时呈现当前境内外船舶、货物、港口的动态信息。

    现场还展示了运用系统模拟船舶碰撞情况,正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当庭还原海上事故路线,上海海事法院一起案件获评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这是很好的尝试,作为智慧海事法院实践基地,海事法院要发挥先发优势。”贾宇表示。

    在上海海事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考虑到涉外案件占比较高,专门配备了中英文两个版本《海事诉讼服务指南》,贾宇询问立案庭工作人员的外语使用情况,他说,“我了解到海事审判领域法官有‘五懂’的专业要求,懂外语、懂航运、懂经贸、懂信息化、懂涉外法律适用,要求很高,要围绕国际化、高素质的培养重点,努力培养更多的海事审判业务专家和领军人才。”

    在座谈交流中,立足“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相匹配的国际海事司法中心”的定位,贾宇对上海海事法院进一步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国家主权意识。要从维护宣示国家海洋司法主权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海事审判职责,积极行使海事司法管辖权,努力提升自身的海事司法管辖吸引力。

    二是要提升专业水平,持续深化海事精品战略。以“办出一批精品案件、推出一批调研成果、创造一批工作经验、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为目标,努力打造出一批具有规则创设意义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海事案件。

    三是要勇于争创一流,积极打造海事司法标杆。既要对标国内领先,也要放眼全球,发扬首创精神,不断推出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标杆性的改革创新举措。

 

努力形成解决金融纠纷的“中国标准”“上海规则”

    上海金融法院是全国首家金融法院,于2018年8月20日揭牌成立。4年多来,围绕建设“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世界一流金融法院的目标,审理了一批在金融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和规则示范意义的“全国首例”案件,为金融交易明标准、树规则。

    2月27日下午,贾宇来到上海金融法院开展调研。这座年轻的法院入驻在福州路上的一栋百年建筑里,古典外观包裹着的是充满科技感的金融智慧法院。

    走进诉讼服务大厅,贾宇依次考察了智助立案系统、智源解纷平台,并询问解纷平台运用的效果。随后,他走进由上海金融法院首创的“中小投资者保护舱”。他表示,这一系列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金融司法新机制,切切实实便利了当事人,也为全国金融司法提供了制度经验。

    在诉讼服务大厅旁边的科技法庭,贾宇观看了数字化技术在庭审中的运用。随后,他在信息中心详细了解了智源风险预警平台和财产执行综合管理系统运行情况。

    在座谈交流中,贾宇强调,作为金融领域的专门法院,要发挥金融案件集中管辖优势,打造金融司法与金融监管协同善治新格局,促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他对上海金融法院工作进一步提出四点意见:

    一是要提升金融审判司法服务能级。“要在大局中谋划推进工作,深刻把握党中央对当前金融工作的形势分析和决策部署” ,贾宇强调,要在保障金融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上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要打造高品质上海金融司法品牌。要树立金融司法“中国标准”“上海规则”,围绕“建设国际金融司法中心”的目标,实施金融审判精品工程,用“匠心”精神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审判示范标杆,努力做国际金融司法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

    三是要树立数字改革赋能标杆。要紧密结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发掘数字法院应用路径、领域和场景,构建“数字时代金融司法新模式”。

    四是要构筑一流金融审判人才高地。“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法院,需要一流的金融审判人才队伍。”贾宇表示,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审判专业化人才联合培养,打造更多适应上海国际金融司法中心建设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您是第214025011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copyright©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49986号